互聯網+│打造旅游內容營銷、平臺營銷新時代
三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還提到要“提升旅游休閑消費”“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趕趕政策烙餅熱乎,今個湊湊熱鬧,議論議論“互聯網+旅游”和旅游線上線下互動O2O。
對于“互聯網+”的表述大家耳熟能詳了,但對于“互聯網+”的描述卻并沒有特別統一和固定的說法,以至于騰訊推出的那本綠皮的《互聯網+》也被行業所爭議。
但不管怎么說,自互聯網移動化以來,如果要嘗試對今天的人類社會進行一個總體特征概括的話,互聯網可謂已經介入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介入的程度正在變得更加深刻,盡管也有很多輿論和觀點認為,應該對這種互聯網化的生活方式改造保存戒備。
毫無疑問,互聯網因素已經成為所有行業所有企業在進行相應業務模式創新和新的商業模式建構的時候所必須考慮的因素,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此背景下,工業和制造業提出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等各種針對其領域未來的概念提煉和營銷。
旅游也一樣。互聯網對旅游業的重塑也是全面和深刻的,對旅游產業鏈各環節的思考,都必須有“互聯網+旅游”的思維,而不是像我遇到的一些所謂的旅游圈的研究 者和決策者一樣,直到目前好像互聯網都和自己無關一樣,有了互聯網意識未必就一定能夠使一個旅游項目和一地旅游經濟獲得較大突破,但是,如果沒有互聯網的意識甚至對互聯網的深度工具化使用,一定不會有旅游項目和旅游經濟的提升。
旅游營銷更是首先被重新思考和發現的環節,也是對互聯網最敏感的環節,與第一代的在線旅游旅游一樣,也是新的旅游商業模式和價值平臺被全新打造出來的領域。
目前已經清晰可見的是,與原來的更多的表現為通過口號化的或純視覺化的旅游形象傳播相比,在互聯網環境下,旅游目的地的營銷有幾個現實和趨勢在越發顯著化:
一是,在產品思維之下,基于人的情感互動和生活方式轉變所帶來的偶然性、必然性需求進行情景化的營銷創意策劃正在成為主流,通過全媒體的平臺和渠道,實現旅游目的地價值發現和講述,并打通支付、地接以及酒店、演出、購物等全鏈條的服務,純品牌營銷的階段已經過去。
二是,平臺化營銷越來越成為主流,之前一次性投入一次性產出,年年做年年新,每次做都是從零開始,沒有平臺效果累積的階段也成為過去,目的地本身也開始自己打造或主動參與一些營銷平臺的打造,比如視頻節目、媒體欄目、論壇品牌等新平臺跨媒體合作,以及傳統旅交會品牌的升級和市場化運作,而且,全都表現出全年 運作的特點。比如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的娛樂真人秀節目作為旅游營銷平臺帶來的良好效果,四川省旅游局直接參與策劃的《兩天一夜》更是給旅游平臺化營銷提供了很好案例。
在平臺化營銷的運營思路下,營銷費用的投入將打破原來的每年遞增的營銷費用投入,實際上具有了孵化投入的性質——通過前期介入平臺打造,并通過市場化運作,不但可以快速的取得營銷效果,而且,營銷投入可以逐年遞減,如果提前設計好市場機制,甚至可以實現盈利。
三是, 內容營銷時代來臨,考慮到游客越來越成熟,對旅游目的和旅游產品的深度了解成為必然,那么如何能夠將目的地和產品的文化價值進行深度化挖掘就成為必需,這時候,之前通過純粹的形象設計和口號化傳播就難以滿足新時期營銷需求。在傳播渠道充分多元以后,優質的內容生產就變得更加重要。
我們甚至給出這樣的判斷:在互聯網下,渠道正在變得無限豐富,那么旅游營銷的傳播平臺已經不是最關鍵的,而是傳播什么內容變得最為重要,而且,口碑營銷將成為影響旅游目的地的最大最直接變量——天下再也沒有營銷不出去的目的地,但最怕的就是游客來了以后因為體驗不好而產生的負面口碑將成為旅游目的地最大的殺手。